首页 >> 行业动态 >> 紫外线吸收剂在聚碳酸酯应用分析

紫外线吸收剂在聚碳酸酯应用分析

1. 应用背景

聚碳酸酯(PC)是一种高性能工程塑料,具有高透明度、抗冲击性和耐热性,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(如灯罩、车窗)、电子设备外壳、光学镜片、医疗器械等领域。然而,PC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易发生光降解,表现为:

  • 黄变:紫外线引发分子链断裂,生成发色基团。

  • 力学性能下降:冲击强度、拉伸强度降低。

  • 表面粉化或龟裂:因分子链断裂导致结构破坏。

添加紫外线吸收剂(UVAs)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方法。


2. 紫外线吸收剂的作用机制

紫外线吸收剂通过选择性吸收紫外光(通常为290-400 nm),并将其转化为低能量的热能或无害荧光释放,从而阻断光氧化反应。常用类型包括:

  • 苯并三唑类(如Tinuvin 234、UV-327):高效吸收UV-A和UV-B,耐高温,适合PC加工温度(280-320°C)。

  • 二苯甲酮类(如UV-531):成本较低,但可能轻微影响PC透明度。

  • 三嗪类(如Tinuvin 1577):广谱吸收,耐迁移性好,适合高耐候需求场景。


3. 应用关键点

(1)添加剂选择

  • 相容性:需与PC基体良好相容,避免析出(如苯并三唑类更适合PC)。

  • 热稳定性:PC加工温度高,吸收剂需耐高温(如Tinuvin 234在300°C下稳定)。

  • 协同效应:与受阻胺光稳定剂(HALS)复配使用,可增强长期耐候性(HALS捕获自由基,UVAs阻断紫外线)。

2)添加方式

  • 内添加:在PC聚合或加工过程中直接混入,均匀分散。

  • 表面涂层:在PC表面涂覆含UVAs的涂层(如UV固化涂层),适用于已成型制品。

3)浓度控制

  • 典型添加量:0.1%-1%(过高可能影响透明度或力学性能)。

  • 需通过老化试验(如QUV加速老化)优化浓度。


4. 实际应用案例

  • 汽车领域:车灯罩、天窗等使用含苯并三唑类UVAs的PC,耐候性提升5-10年。

  • 电子设备:手机/笔记本电脑外壳添加UVAs,防止黄变和脆化。

  • 光学镜片:高透明PC镜片通过表面涂层+内添加复合方案,兼顾耐刮擦与抗UV。


相关资质

  •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
  •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,副会长单位
  • 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农塑制品分会,副会长单位
  • 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老化方法分会,委
  • 美国塑料工业协会SPI,会员单位